Monday, May 30, 2011

第18章 向毛主席保证 咱们的语言

“我向毛主席保证!”这句庄严神圣的话,我们这代人没有几个没说过,是我们在文革中说的最多的一句话。这句话要表达的是证明自己所说的话是真的,因为没人敢拿太祖爷开玩笑,否则要成反革命,死罪。可见,能向太祖爷保证的话,不会是骗人的假话。但张嘴闭嘴说这话的时候,我们并没有字面上体现的那种信誓旦旦的意思,无非是要告诉对方“我向毛主席保证”今天只吃了一个糖三角儿,或者“我向伟大领袖毛主席保证” 今天真的只吃了一个糖三角儿。还不信?那“我向伟大领袖毛主席庄严宣誓:今天绝没再吃第二个糖三角儿”。感情是真挚的,只是毫无激动人心之处。可是当你怀疑对方的话,你会严厉地问:“你敢向毛主席保证吗?”

这句话后来用得越来越广泛越频繁,也越简练。“主席保证我得回家了”,“毛儿席保证我饿了”(注1)。或者语气加重,“主席保证,(如果)骗你我(是)孙子!”那年月我们向太祖爷把吃喝拉撒全保证了,忠心耿耿,一丝不苟。一个平头百姓,甚至穿开裆裤满脸流鼻涕的傻小子,能把自己的陈康烂谷子鸡毛蒜皮子小事天天同一国之君联系在一起,上下五千年,也就文革我们这代人经历过。这句“向毛主席保证”也成了我们这代人区别于其它炎黄子孙的语言标志。在美国的聚会上,男女老少天南海北,突然听到人群中一声“毛主席保证我就剩一张黑桃三了”,就知道那边儿肯定是八九十年代出来的弟兄座底了。顷刻间一股熨贴之情悠然而起。

文革时代最广泛的社会标志是文革语言。文革语言的特点是假大空。虚假的口号,夸大的口气,空洞的内容。因为实实在在的最真实的东西,比如亲情,比如个人事业,比如自由,是没人敢提的。能公开谈论的只有一些不着边际的东西,比如阶级斗争路线斗争,比如共产主义,比如祖国山河一片红,比如向太祖爷保证。什么事情,不分大小,都与咱党中央有关,都是与国际形势联系起来的。 不管做什么,都是太祖爷让咱们做的,都是为了实现共产主义。我们讲活学活用太祖爷著作的心得体会,批判资产阶级修正主义。我们滔滔不绝,但百分之百不知所云。因为这些东西,不管怎样谈论都是虚无的,不切实际的, 甚至虚假的。而这样的谈论,从中央文件,广播报刊,到机关厂矿学校公社生产队,不管多么偏僻多么嘈杂的地方,到处如此。人人都不得不如此谈论,唯此方可保身,才能生存。

在这样的文革语言环境里,文革中从小学到高中,我们所学的东西可想而知。我们在课堂上和生活里学得最多的是《毛主席语录》,在语录中认字,在语录中学中国文化,在语录中学做人的道理。那时的文化教育就是政治教育,而且只有空洞的政治,为政权服务的实用政治,除了口号和说教一无所有。家长们在红色恐怖下也说话谨慎,空话连篇。这样一个文化荒芜的年代,只能造就像我们这样没文化的一代人。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千百年来无人不知的优美诗篇,我们这代人是到了二十多岁才从邓丽君的歌里学来的。

文化荒芜时代的首要特征,就是语言贫乏。没学到多少文化,可又需要表达,那就只能学了什么词儿就用什么词儿了,自然而然太祖爷语录诗词里的词儿就被广派用场。中学生下乡学农劳动,烈日下步行十几里,唱一路“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挖防空洞搬砖抬土,我们高呼“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几乎出现在每一篇讲稿或作文的开篇,那怕是检讨书检举信。动不动就要“斗私批修”,干点什么都是“为人民服务”,小学生人人知道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到中学毕业你就“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去了(注2)。
                       
文化荒芜造成的文化真空,使得贫乏的语言反而容易流行。当时就那几出样板戏,几部革命电影,加起来没几句话,翻来覆去地说,传边全中国。那时候有多少全民的共同语言啊!样板戏“沙家浜”中郭建光那一句高唱的“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被用来表达了每一个男儿的意志,连小学生跑步的时候都唱。有人问“你看的是什么书?”必有人回答“歌曲集”;再问“什么歌曲集”?回答肯定是“阿丽拉”(注3)。尽管没人知道这对话说的是什么,这份浪漫的默契可是尽人皆知的,屡表不厌。而当你在饭局上畅饮之后高喊一声“天王盖地虎!”,必有众人齐和“宝塔镇河妖!”。那是样板戏“智取威虎山”中座山雕之威严与杨子荣之英武的写照,更是豪情奔放的时刻。当然,还有那句名誓:你说“消灭法西斯!”,我应“自由属于人民”(注4)!尽管谁也不知自由为何物。还有很多名句出自电影戏剧中的反面人物,我们随口就来,但不明其意,只觉得很亲切,很真实。譬如“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小人暴动真可怕”。直到多年以后,我们个个磨爬滚打久经沙场,才知那都是至理名言。

十年文革下来,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风格已成型,并行于今天的中国社会。 一个是官方的假大空的腔调。今天文革语言仍然出现在的政府报刊社论里,出现在党政文件里,仍是官方语言的基调。咱们仍然要团结在以一个人为首的咱党中央周围,仍然要学习某个人的思想,仍然要坚持无产阶级革命路线,仍然要走社会主义道路,仍然要与某种思潮斗争到底。实际上这都是掩盖在文革语言之下的文革思维。在国外呆久了,习惯了实实在在诚恳的交流,回国听官场上的人说话常常不知所云。因为人们旧习难改,思维是空洞的,事事都先从假大空的高度着眼,没有切身的认识和观点,说话不着边际。咱们可高谈展望规划,确定不下来明天商谈的时间。这是文革思维延续的写照,因为文革思维左右着文革语言,并以其为载体。与此同时,咱们痛恨假大空,如同咱们热爱真诚与纯洁,人之天性所致。所以在文革期间的语言文化的荒漠上,更是在五千年华夏文化的沉积上的独特的文化真空里,滋生出大众语言的奇花异草。随着文革时代结束,国门洞开,真空打破,这些奇花异草异生而成新的植被,蔓延华夏大地,转眼间形成了新的语言文化环境,一次社会意义上的语言启蒙,文明意义上的语言进化。这就是以王朔为代表的新京味语言风格。

王朔代表了二十世纪末中国文化的一面旗帜。那些没用的文人们酸溜溜地看着王朔的书热遍全国,以致男女老少学着书中腔调谈天说地,就说那是痞子文学。王朔看似玩世不恭,以痞子的面貌出现,在一系列小说里骂骂咧咧,毫不正经,象个不着边际的小流氓。他小说里的人物,就在咱们身边,说着咱们的话,干着咱们的事。而实际上,当整个社会人人都对文革声讨忆苦喊冤叫屈的时候,王朔在他的小说里已经极其清醒地,直截了当地,毫不留情地,用最直接的语言,点破了文革中每一个人的内心实质:装孙子。全民族装孙子,不管自觉不自觉,助成文革。王朔是聪明的。只有这种调侃的语境,才能不仅真实地反映那个时代的文化,而且才有可能表达这个文革的实质。他在小说中不是简单汇集了文革语言,而是提炼了文革时期的语言及心态要素,形成令人感觉亲切却是新的语境,那就是新京味。

王朔有句名言,“我是流氓我怕谁?” 这不是简单的一句话,而是一种处世态度,一种勇气,一种一往无前的精神。缩手缩脚是文革几代人落下的病根儿,也是咱们党苦心经营的成果。王朔勇敢地提醒每一个人,你已经一无所有了,还怕失去什么?正如马克思一百多年前在《共产党宣言》中宣告的:无产阶级失去的只有枷锁。王朔象咱们每个人一样痛恨装腔作势假正经,用不冷不热的一句话把这种嘴脸撕得稀烂:“你累不累?” 王朔毫不掩饰地表达了文革时代的我们。然而,以他为代表的语言文化启蒙,经冯小刚电影的高效推动,席卷大江南北,波及海内外华人世界,影响的是几代人。他不仅献给咱们似曾相识的新语言,更把咱们带进一个无拘无束的自由的新语境。这是一场革命。并且,王朔小说的成功使得新京味成为新生代文化的语言特点。现在的影视作品,各种访谈节目,报刊杂志,街头巷尾的交谈,网络论坛博克,新京味无处不在。新的词汇用语纷繁涌现,每天都有“雷人”出“雷语”,新京味儿正逐渐为全社会所认同,所采用,它拓展咱们表达自己的空间,同时也拓展咱们的认知和思考。韩寒便是延伸新京味儿的代表人物。他的真、短、实,一针见血,精彩之极,不仅深得王朔新京味的精髓,而且赋以更强烈的时代气息,让新京味儿更鲜活,更具生命力。这种与时俱进的新京味儿以其时代感与陈腐的假大空针锋相对,是韩寒的广泛社会影响之关键所在。难怪“人大”教授张鸣说“现在的中国大学教授加起来对公众的影响力,赶不上一个韩寒”。这不是韩寒狡猾,更不是教授们无能。这是大众的选择,是民族文化的认同与诉求。咱们需要真实。咱们需要回归人性。汶川地震之后温家宝总理对救援的解放军官兵的一句“我就一句话,是人民在养你们,你们自己看着办”为他赢得全国人民的爱戴,就因为他这实实在在的一句话。

文化大革命当然是革了中华文化的命。但新的文化必然要生长,因为这片土地太深厚了。新京味不是王朔们的发明。它是文革的产物,经我们这一代人传承。王朔们以他们的智慧,把新京味打理干净,包装好,做为礼物,呈献给咱们全民族。新京味儿是以调侃为基调的,听似消极。它得以流行并成为最广为接受的语言方式,是因为今天的人们有太多不满太多忧虑,因为有太多腐败太多社会不公平。所以消极的谈论铺天盖地,消极的强调不绝于耳。就这样,新京味儿带着文革语言留下的深刻烙印,在广阔的天地里繁衍。 但是,新京味儿的实质是实话实说直截了当的表达。这种人文精神久违于咱们民族,如今乘新京味儿席卷这古国大地,恰似春风回归,必将吹开万紫千红。新京味已然成为现代中国文化的标志,是中华语言进化的必然,不管你喜欢不喜欢。她将穿越时空,溶化在咱们世代的血液里,久久传承下去。我们敢向毛主席保证。


1:这里所用的是北京方言。北京话句尾有“儿”音,加上速度快而吃字,于是“向毛主席保证”就口语化而成为了文中的样子。
2:这一段引号里的话都是取自“毛主席语录”和毛泽东诗词的文革流行语。
3:这是文革后期一部北朝鲜电影“看不见的战线”中的人物对话。
4:这是文革中一部阿尔巴尼亚电影中的“革命口号”,表示的是二战中阿国人民要战胜纳粹德国侵略者的豪情。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10章 样板戏 咱们的文化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在形式上是从革文化的命开始的,它的直接起点是姚文元(注1)批判新编历史京剧《海瑞罢官》的文章。批判这出戏是政治需要,因为太祖爷认为刘少奇一伙借助《海瑞罢官》的故事来发泄自反右及大跃进(注2)以来积累的不满情绪。这是隐患,是太祖爷试图整治的一块心病。太祖爷要想灭刘少奇一伙反对势力,就要否定现有的一切,要革命。这场革命从批判一个京剧开始,就叫文化革命。革京剧的命,革各种剧的命,革所有文学艺术的命,是文化大革命。所以,从一开始文化大革命就意味着毁灭,是无数朝代阉割文化的重演,但却史无前列地邪乎,彻底出格儿,造就了华夏大地文化沙漠,和几代文盲。

这场对文化的大革命的口号是“文艺为工农兵服务”,意思是文艺为老百姓服务,这是用不着说的一句废话,没老百姓哪来文艺?可是那年月文艺和老百姓毫无关系。咱党和太祖爷决定你看什么听什么读什么,喜欢不喜欢是你的事。文艺是全心全意为政治服务的。这显然很不象话,很专制,所以才要喊“文艺为工农兵服务”。以“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名义封杀了几乎当时所有的文艺作品,尤其是华夏传统文化的最典型的代表京剧。徽班进京二百年以来(注3),京剧发展成为高度艺术化并具有一定理论基础的文艺形式。它被接受的范围最广,一是因为唱腔动作美丽,二是因为其所表现的都是广为流传的历史典故。舞台上一派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无疑是老百姓最喜闻乐见的文艺。要不是传统京剧在文化大革命中被废了,今天海内外的中年女人就犯不着守着电视屏幕为韩国人那点儿鸡毛蒜皮抹眼泪了。这是后话。

要让文艺为工农兵服务,舞台上就应该是工农兵形象,而不是才子佳人。这样的戏显然不多,因为戏剧是靠传统培植发展的,而二百年前没有工农兵,老百姓也不愿意在戏里看自己那点家常事儿,所以舞台上只有才子佳人。建国后十七年新编的像样的表现工农兵形象的现代戏就那么几个。所以深领太祖爷意图的第一夫人江青,亲自出马,要让“文艺为工农兵服务”。

青年江青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只身闯荡上海滩,在当时繁花似锦的中国文艺界打出了一片天地,成为颇有名气的戏剧电影演员。后来为追求革命理想,走进革命圣地延安,与太祖爷坠入爱河。但考虑太祖爷另有妻小,咱中央政治局作出决议,江青照顾太祖爷生活,但不能结婚,永远不能参与政治活动,以及其它诸多不能不许。可以想象,江青很压抑。这种压抑一直延续到文革开始,太祖爷让江青在文艺界革命。江青终于摆脱多年禁锢,不负太祖爷所望,在急风暴雨中高高举起文化革命的大旗,大显身手,精心打造了一批华夏文明史上影响最深远的的戏剧,这就是著名的八个样板戏。

江青把当时已有的现代戏过了一遍,精选少许,组织人马对其改编。这包括京剧《沙家浜》,《红灯记》,《奇袭白虎团》,《智取威虎山》,《海港》,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和《白毛女》,还有根据京剧改编的交响乐《沙家浜》。 这些剧目讲的都是太祖爷领导咱们党闹革命的事儿,剧中都有一个十全十美的光辉形象,还有一个凶狠丑恶的反面角色。江青召集了当时文艺界精英,以上海音乐学院少壮派作曲家于会咏为首,对这些剧目精雕细琢,同时大胆创新。他们不仅创作出东西方交融的第一代中国芭蕾舞,更是让古老的京剧青春焕发。虽然剧中故事很革命因而很呆板,但剧情不乏趣味,音乐舞蹈不失优美,从艺术形式来讲剧剧都是当时中国戏剧的登峰造极之作。其中最典型的,是《沙家浜》。

京剧《沙家浜》讲的是抗日战争期间江苏乡下小镇沙家浜“春来茶馆”老板娘阿庆嫂为保护新四军伤病员与日伪忠义救国军司令胡传奎及其参谋刁德一展开英勇机智斗争的故事。一个女人,在各色男人之间周旋,加上兵荒马乱,你死我活,其戏剧性本来就吸引人。再加上唱腔优美,表演出色,《沙家浜》很快红遍全国。其中动人心魄的“智斗”一场戏的唱段,唱遍大江南北,唱穿几十年,唱到今天世界各地此起彼伏的卡拉OK派对上。

八个样板戏,个个如此,全是精品。这绝对是江青的功劳。但是,太少了。当七亿人一起看八台戏的时候,这个民族的文化就肯定不健康了。

文化大革命,生出八台好戏,却革了文化的命。文革中长大的咱们除了这八台戏,对别的文艺形式所知寥寥。在咱们眼里,世界是红彤彤的,除了红色风暴里的红色旗帜,就是咱们心中的红太阳。今天看来,当时咱们的的世界其实是光秃秃的,是一片浩瀚的文化沙漠。八个样板戏就是这沙漠里的八棵红色的仙人掌。文艺为工农兵服务本应是好事,可惜只为政治服务了,从而,文艺不再成为文艺,文化也就随之消失。当文化不再,文明便衰落。自然而然,是非颠倒,公理尽灭,良心消失贻尽,最终善恶不分,天下大乱。然后就是毁灭。

文革结束,国门洞开,最先走进来的,是家门口的香港,带着蛤蟆镜喇叭裤,唱着邓丽君。这不能怪香港,她是大清的弃儿,门前的泥塘。后来成了大车店,车夫海盗络绎不停,滋生的只能是庸俗文化。可香港占尽天时地利,中国改革开放,她先溜了进来。这片文化沙漠,什么泥汤浑水儿都被如数吸收,并自茁壮成长出各色奇花异果。祖国山河顷刻间从一片红化为一派乌烟瘴气,乱七八糟。其浓缩的标志,就是每年一次的央视春节晚会。

春节是当今华夏子孙的终极文化认同。除夕之夜,阖家团圆,老少围坐一起,一边煮饺子一边通过电视欣赏一台艺术大戏,是中国最华丽壮观的大众文化盛宴。春晚便是全世界独一无二也是收视率最高的节目。

1983年开始的春晚,给咱们留下无数开心和享受。从王景愚的吃鸡,陈佩斯的吃面条,宋丹丹的卖花生,姜昆的“如此照相”,到张明敏“中国心”,费翔的“冬天里的一把火”,王菲毛阿敏的“相约九八”,哦,还有李谷一永远的“难忘今宵”,让咱们永生难忘(注4)。可是,新鲜感过去了,兴奋过去了,却发现所沉浸其中的文化是如此乏味,苍白浅薄。咱们并不喜欢赵本山小品的弱智,“小沈阳” 小品节目大胆直白的恶俗,还有无数莫名其妙的引亢高歌,也无法欣赏白岩松刻意深沉下的肤浅,还有观众席上令人莫名其妙的掌声。咱们越来越发觉春晚没劲,没水平,甚至鄙俗。像把一年的搜饭剩菜辙在一起,五颜六色,滋味嘈杂。可春晚年复一年,形式内容一成不变,咱们依然年年盼,年年看,年年看完了破口大骂。春晚依然年年让大城小镇万人空巷,年年成为咱们不厌的话题,是不折不扣的新时代的样板戏。

咱们无奈。因为除了春晚,咱们一无所有。就像没了样板戏,咱们什么都唱不出来。当咱们解脱了枷锁的束服,满心欢喜地涌向蓝天的时候,突然发现咱们的双翼已经没有了羽毛。咱们的文化枯竭了,因为承载这文化的咱们几代人已然落成文盲。咱们只能在咱们的文化之旅上高唱《沙家浜》《红灯记》。所以,春晚的鄙俗,不能归罪于任何个人或组织。这种低级趣味的文化,因为咱们全民族的低级趣味而产生。春晚节目的品质,是观众的选择,是全国人民的选择。

咱们不是没有文化先驱,不是没有冷静的文化思想者。可当咱们稍有觉醒的时候,当崔建唱出《一无所有》和《最后一颗子弹》的时候,当“星星画展”出现在街头的时候,文革式的封杀便随之出现,文化启蒙随之消散。文化革命还在继续。文化革命也不可能因为一个人的死去或四个人的被捕而嘎然消失。几番回合,不甘寂寞的灵魂寂寞了,咱们只剩下卡拉OK的歌声,和街头的秧歌。久而久之,文化的空落让咱们在面对色彩斑斓瞬息万变的世界时,除了像个怨妇一样说几声“不”或者象无赖一样骂几句街来壮壮胆子,毫无定力,束手无策。所以当咱们带着美好的愿望走向彼此的时候,咱们往往在对话开始之前先把对话的平台拆掉了。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最大恶果,不仅仅是几千年中华文化世界文明在我们这一代断层,不仅仅是因此而留下的几代文盲和文化的贫瘠,更是文化真空里滋生的畸形心态。后患无穷。


1:姚文元时任上海“解放日报”编委,评“海瑞罢官”的文章于1965年底发在上海的“文汇报”上。姚在这之后不断被提升官位,后成为所谓“四人帮”中的一员。
2:指毛泽东于1957年所发动为整肃“知识分子”的“反击右派”运动与1958年发动的以大炼钢铁为代表的疯狂“生产”运动。
3:指十八世纪末,清朝乾隆年间,安徽的多个戏曲社团进京演唱,为“京剧”这个剧种奠下基础的过程。
4:历年春节晚会上的经典流行节目。所列人物都是当时的著名演员。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2章 国际歌 咱们的理想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

咱们是唱着这首“国际歌”长大的。具体这首歌说的是什么,当时并没有细想过。可是却坚信这首歌说的就是理想的彼岸,就是幸福的明天。不知道是那位咱党的前贤,想必应该是一位宣传部的高手,巧妙的把诺大一个共产主义给浓缩包装到“国际歌”里了。多少年唱下来,符号和虚幻融合了。共产主义就是“国际歌”,“国际歌”就是共产主义。

文革时的常规是任何有点规模的程序结束的时候都要唱“国际歌”或是奏“国际歌”。大到咱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一定是“国际歌”结尾。每年七月一日全国纪念咱党成立,从北京到全国的每个犄角旮旯,只要是开会庆祝的,最后一个节目一定是全体合唱“国际歌”。 小到中小学的红卫兵和红小兵加入“组织”仪式,或是工厂和机关单位的先进表彰大会,统统是以“国际歌”结束。 当时的标准说法是“某某事儿在庄严的国际歌声中结束”。说“国际歌”庄严到是恰如其份,这首歌的曲作者是法国人狄盖特,深得马赛曲等法国音乐的传承,确实是浑厚有力,很适合用男孩子们的低音来唱,加上歌词是极富煽动性的“斗争”类的主题,一唱就把庄严感诱导出来了,真好像咱们在进行着伟大的创造。

透过国际歌,咱们朦胧着庄严,美好,对未来的向往和共产主义。可有的时候,事情是一是一,二是二的,让你朦胧不得。 到美国后,一个偶然的机会,国际歌对咱们意味着什么被不经意地提了出来。 在一次朋友家的聚会上,遇到了一位美国的工人运动活跃人物。闲聊了一阵子后,话题转到1989年的六四天安门运动上来。这位仁兄说他对学生们很佩服,说在美国很长时间没有这种自发的大规模争取工人权利的壮举了。笔者之一于是企图纠正这位仁兄并告诉他学生们要的是美国式的自由和民主,并不是为工人们争权力。对方于是说,学生们肯定有争工人权利的意识,不然的话为何一直在唱Internationale 笔者开始不知道他在说什么,可是很快就明白了他说的就是“国际歌”的英文名。 于是不得不向他解释,学生们当时唱 “国际歌”是一种感情的宣泄,并不是代表他们要为工人争权利。而笔者当时解释的时候肯定有些底气不足,因为唱着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国际歌”而要美国式的自由和民主是有一些滑稽。这种解释当然没有令这位工运人物信服,留下一句:苏联不用“国际歌”作为国歌了,就不管工人权利了,但愿中国的“国际歌”能为工人权利一直唱下去。 然后就不欢而散了。

当时也没太在意。过了一段时间,想起此事,于是上网查找一下“国际歌”和苏联国歌。果不其然,“国际歌”曾经被苏联当作国歌唱了几十年。而更好玩的是, 咱们一直将“国际歌” 中“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作为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来唱,而其原意是说“国际工人运动联合会”一定要实现。细想一想,咱们的共产主义,“国际歌”,马克思理论和工人运动这几个概念完全是颠三倒四,一锅糨糊。 原因当然是太祖爷了,因为对这些事儿,太祖爷的思路就是咱们的思路。

太祖爷的共产主义是什么? 太祖爷曾经说过,他是马克思加上秦始皇。如何相加?什么样的比例?太祖爷没提。一半马克思一半秦始皇?一大半马克思一小半秦始皇?一大半秦始皇一小半马克思?太祖爷没去过马克思的故乡取经,没考察过马克思的原始研究对象,就是读的马克思的书也是几经翻译的二手甚至三手货。而对包括秦始皇在内的中国帝王们,太祖爷知道的可就太清楚了,卧床之上放的都是线装的古书,作报告作到高兴处从秦始皇到汉高祖到明太祖到洪秀全,太祖爷可以引经据典信手拈来。太祖爷有几成秦始皇几成马克思好有一比,看看现在电视里有多少帝王历史剧和多少巴黎公社的故事就行了。太祖爷的共产主义(也是咱们的)基本上是秦始皇戴了个马克思的帽子。

“国际歌”中有一句歌词是“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无论你是反马克思还是护马克思,也无论你是共产主义还是资本主义,只要你不是宗教狂热人士,都不会和这段歌词过不去。而在文革中几乎替掉中国国歌的天下第一歌“东方红”中则有这样的歌词“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的大救星”。这其中的矛盾是显而易见的, 早就被众大侠们反复指出过。而这种不可融合的矛盾,就是马克思和秦始皇的不可加性的本质。文革中“东方红”这首歌的地位大大高于“国际歌”。不但如此,“东方红”是所有仪式开场时唱的,“国际歌”是收场时唱的。先搞出个“救星”来再消灭“救世主”?马克思最基本的东西和秦始皇格格不入。在 “东方红”占有第一歌的地位下,唱“国际歌”本身就是一种忽悠。咱们的共产主义则是忽悠之上再朦胧一下。这玩笑开大了。

太祖爷为什么要把秦始皇的本质用马克思包装一下? 当然有时势造英雄的关系。太祖爷并不是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而后来把队伍接过来时共产主义的招牌已经定了,换起来谈何容易。太祖爷信共产主义吗?这只有太祖爷自己知道。事实是马克思的有些东西对太祖爷有实用价值。共产主义主张社会财富全民共有并不是什么新东西。咱们的历史上,大多数农民起义,都源于民不聊生之时。于是 “均贫富”的期许就成了农民起义的共性。从唐末的王仙芝自称“天补平均大将军”,到李自成的“均田免粮”再到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杀富济贫是得民心的不二法宝。太祖爷和蒋委员长争天下时,用当时时髦的共产主义新理论来包装一下“均贫富”这个最好的动员办法,加上又有苏联人资助,给秦始皇戴马克思的帽子很是实惠,干赚不赔何乐而不为?还有个额外的好处,用太祖爷自己的话说,“马克思主义的道理千条万绪,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造反有理”(注1)。有了马克思这块牌子,造反之人可以不是“寇”,无法无天成为时髦,山大王成了新潮,以苏区对抗民国时“出师表”的事情顺便就解决了。

既然戴了马克思的帽子,秦始皇就必然有些异味。农民造反的“均贫富”到江山打下来为止。新皇帝以下,新贵们重新收获财富,又一轮财产积累重新开始。太祖爷超越秦始皇们之处是,他的江山要永远“均贫富”。 永续的“均贫富”和消灭剩余价值是太祖爷和马克思的神交之处。信马克思也好,不信也好,“均贫富”这个自古中国农民的梦,从结果看还是太祖爷要流芳万世而最在乎的第一大功名。不但在打江山时靠“均贫富”动员,坐江山的人不可以多吃多占是太祖爷最重要的不可碰治国底线。包括文革的忽悠点就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又搞资本主义,而资本主义就是有人要多吃多占。文革防止资产阶级发生,也是保卫“均贫富”。“富”是个相对的概念,就是比别人多有点什么。所以富人永远是少数。而“均贫富”总能动员社会的多数人。文革的“群众”能量也来源于此。

朦胧虽然是朦胧了一些,咱们版本的共产主义大致轮廓也就出来了。基本上就是,社会财富不均,穷人拿枪拉队伍造反,“救星”降临江山到手,“咱”比以前要多一点财富,不过“别人”不可以多吃多占,如有不公“救星”会给“咱”作主。也就是水泊梁山的套路。有一些自由,有一些平等,也有一个大王。但是既无民主也无人权。而这后两点马老前辈都是很看重的(后来才知道,除了中国的世界其余部分,都管这叫“毛主义”,因为这一套路的版权确实是太祖爷的,而太祖爷也是从咱们祖宗那儿贩来的,和马克思的东西不太沾边。)。 以笔者们现在很肤浅的理解,马克思的共产主义说的是19世纪末的工业化国家的事儿。基本上就是把占人口多数的工人们组织起来,以民主的手段,把政权拿到手,再以法律的形式把分配制度从新搞过,让资本家拿不到剩余价值,就是所谓的消灭剥削。无论可行不可行,马克思的设计里并不需要一个“救星”给大家作主,而每个工人有包括选举权在内的基本人权。马克思的东西明显不是给咱们设计的。咱们以农民为主的臣民们常年给皇帝磕头磕惯了,太祖爷登高一呼时,正好找到了“大救星”,而不懂什么是做自己的主人。咱们的“东方红”是由衷地唱出来的,而“国际歌”是被忽悠之后跟着唱的。

可“均贫富”谈何容易。不许任何人多吃多占,没有“富”产生于前,“均贫富”当然就成了“均贫”。“均贫”是实实在在的。就是优越感十足有大城市户口的人,文革后期每月只有半斤油,两斤肉的定量可以受用。没人愿意“均贫”。文革完了可以多吃肉没人有意见。但是不愿意“均贫”不代表反对“均贫富”。跟太祖爷唱了多年的“国际歌”,别人比“咱”过得好的刺激还是受不了。于是就出事儿了。

1989年六四运动的主旋律是什么?为什么当时学生们唱着“国际歌”在天安门抗争?“国际歌”虽然还是马克思时代的“国际歌”,可是在中国却代表的是太祖爷版的“共产主义”。当时改革改到物价上了,通货膨胀有失控之势,钱在贬值,而同时“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注2 )有成真之势“。老百姓认准了这些都是“官倒爷”(注3)在发不义之财所造成的。对造成贫富分化的社会系统造反, 就是太祖爷版本“造反有理”的“共产主义”。唱着“国际歌”上街抗争也就是必然的了。旁观者清,无意中遇到的那位工运人士点出了唱 “国际歌”和争美国式民主的矛盾之处。上街的民众各有所需,要维持太祖爷“均贫富”的共产主义成分应该多于要美国式的自由民主的成分。当时美国各大新闻机构都派出大牌记者在北京报道此事。记得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主持丹.阿瑟曾站在天安门前自问自答的说“学生们要什么?自由?有这个成分。民主?好像不太像”。当然,邓大人一开枪,冤死了很多学生以后,把别的问题全都掩盖了。不知道邓大人是无心还是有意,在把六四运动压下去的同时,也把太祖爷版的靠“大救星” “均贫富”的共产主义给毙了。其实六四的乱枪正经的给资本家在中国出头奠了基。眼见靠“救星”做主给大家“均贫富”已经无望,六四之后全民闷头赚钱就成了新时尚。从哪儿起,太祖爷的“国际歌”版本共产主义名存实亡了。

资本主义就资本主义。当年忽悠大家唱“国际歌”是因为相信“均贫富”是最好的过好日子的途径,不是因为马克思长得比别人好看。半斤油两斤肉还得有大城市的户口,太祖爷的东西已经被现实给否了。资本主义早期两极分化是有痛苦,可别人也都痛苦过,中国人又不是超人,能不痛苦的积累财富? 干什么吆喝什么,不要再边干资本主义边拿共产主义忽悠人了。可是大干资本主义咱党怎么办?要不要改名?这是咱党自己的头疼事,咱们用不着操心。当年有本事把水泊梁山那点事儿说成是共产主义,还能包装到“国际歌”里,现在自然有办法给保护剩余价值正名,给大搞资本主义革命事业解套。老百姓用税钱养着,咱党里有的是能人,不给他们点头疼的事儿,反倒让他们失去表现的机会了。还是关心自己的事儿吧,都资本主义了,这“国际歌”还唱不唱了?

咱们是唱拧了“国际歌”,可里面的原意未必都错。“国际歌”里两个基本要件现在正好适用。一个是说自己的事儿不能靠别人,“救世主”一但万能了也就失控了,拒绝救你也拿他没辙。二是说工人联合会是工人们利益自保最可行的办法。马老先生的东西很多被证明不好用。可一百多年了,到现在居然还有人为他争论的要死要活,想必有精彩的地方。就是在资本主义的大本营美国,现在的工会也是从早期马克思时代的工人运动演绎而来。虽然有不合理的地方,像美国的汽车制造业工会由于历史的原因,其工会势力强大,造成整个美国汽车业的劳工开支比重高出其他行业许多,严重到影响了整个行业在全世界汽车市场上的竞争力。三大汽车制造公司中的两个靠破产保护法才勉强生存下来。可是从总体上来看,工会的存在,确实是保证了劳工的一些基本权利。如最低工资,加班时限,加班的酬劳,工作环境的无害性,伤病的治疗,退休后的健康保险。这一切,不能天真的指望资本家的良心,因为资本家运营的首要目标当然是要赚取利润。

太祖爷在井冈山起事的时候中国没有正经的产业工人阶级。也许对习惯给皇帝磕头的农民们,有个救世主是唯一凝聚能量的办法。可是八十多年后的今天,中国的产业工人阶级正在形成。太祖爷要是活在今天,也许就不会再以一篇“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起家了。可以搞一本堂堂正正的“广东工人和民工生活现状考察报告”。也就没有必要把马克思的东西给一通胡改,只要在深圳搞经典的马克思版工人运动就全齐了。历史就是历史,只能感叹而已。而如今咱们既然搞资本主义,工人也要有资本主义条件下的自保意识。不是“杀富济贫”式的“均贫富”,而是合理的利益共享,风险均摊。像在世界上多数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都有自己的工会为工人争权益。美国的工人,德国的工人,法国的工人,日本的工人,南韩的工人都有独立的工会。德国工人的平均小时工资多达50美元左右了,不高兴了还可以罢工要提高待遇。毕竟是马老先生的故乡,唱不唱“国际歌”在其次,把“国际歌”的精华拿到手了。咱们的“国际歌”唱了快八十年了,工会还是只管逢年过节发电影票。 “救世主”的工会,驴唇不对马嘴。工人兄弟们的福祉让秦始皇的体系照顾一定不如让马克思的体系照顾得好。修长城的劳工在秦始皇的照顾下出了什么结果?孟姜女!台湾的大老板郭台铭为什么把富士通的大厂都摆在大陆? 大陆的工会是郭老板通过秦始皇体系可以玩得转的,就是有员工跳楼,只要工人们没有组织局面就能收拾。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 国际歌有国际歌的道理。“这茶吃到这会儿才吃出点味儿来”(注4)。


1:出自毛泽东1939年在延安为斯大林庆生大会上的讲话。
2:邓小平为“改革开放”所提出的经典口号。
3:文革后,“改革开放”初期,老百姓给靠权力发财的“官商”们的蔑称。
4:文革中著名样板戏“沙家浜”里阿庆嫂的一句台词。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1章 斗私批修 咱们的道德

文革中每个人都说都做的事之一,就是斗私批修。

1967年中,文革搞了一年,太祖爷拿下刘少奇和他的人马(注1。大局已定,于是出京南巡,巩固成果。这一巡,巡出了问题。 “群众” 为太祖爷干革命,成功地把刘少奇等一干“走资派”的权夺了。可是如何为太祖爷继续干革命,每个“群众”都有“我”的版本,肯定有利益冲突,自然要出现彼此不服之处。不服就斗争,斗争中两极分化,导致各地都出现两派。两派斗急眼了就打,于是就有了自国共战争以来国内最大的武装斗争,史称武斗。很多地方两派开仗,连枪带炮,甚至坦克炮艇,大打出手,大江上下硝烟弥漫。太祖爷南巡到武斗最猛的武汉,差一点被争着替太祖爷干革命的一派裹挟进去。

老革命遇到了新问题。在这个情况下,太祖爷让革命群众“斗私批修”。“斗私” 就是与私心斗争,不要考虑“我”的利益,就是放空自我,就是无“我”。你无“我”了才能听我太祖爷的,替太祖爷我干革命。你们就不用操心自己的革命版本了。“批修”听上去跟“斗私”不搭界,好像关系挺复杂,其实简单至极。当时把所有和马克思主义有出入的东西叫做“修正主义”,“修正” 马克思主义的主义。既然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是一回事儿,那么修正主义就是十恶不赦的东西。太祖爷不喜欢的就是修正主义。苏联和太祖爷不对付,苏联就成了修正主义大本营。当时没人管它叫苏联,直呼“苏修”。所以修正主义是最反动的意识形态,没人敢不批。显然“批修”就是批判和太祖爷不同的想法,批和太祖爷有不同想法的人。放在一起,“斗私批修”就是放弃自我,所有事情听太祖爷的。你不斗私,你就要修。不仅要斗私,还要“很批私字一闪念”(注2。那年月,七亿人民走火入魔,都象修了禅功,个个沉浸在无我境界。

这原本是冲着两派开仗的具体问题提出来号召,但具有深刻的战略意义。因为去掉自我事关重大。私,从根本上说起来就是自我意识。从几只猴子走出林子进入人类文明,到几千年的人类社会,自我意识或私心始终是这个世界得以发展的最原始动力。中国有句俗话,叫做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今天的民主社会产生的前提,正是自我意识催生的独立意识并由此衍生的对人的尊重和对彼此的尊重。可是在咱们的文化里,“私”是个脏字。 除了皇帝的“私”是国家的长远利益之外,其余任何人的“私”都是不道德的隐疾。试图让咱们摒弃一己之私的道德先生古来就有,太祖爷不是头一位。孔夫子孔大圣人就让咱们“克己复礼”。去除皮毛,斗私批修和克己复礼这两个相差两千多年的道德训示其实是一个意思,就是放空自我,为圣上和社稷而努力奋斗。

太祖爷的道德事业和孔大圣人的也有不一样的地方。孔大圣人的套路是靠劝说和修炼,咱们全民族就是修炼了两千多年修成了现在这份德性。太祖爷的道德事业,在孔大圣人的一套上面“而今迈步从头越”(注3,有了可操作性,斗私批修就是一项可以执行的道德工程。

所以,“斗私批修”被提出后就远远超出了各地争着为太祖爷干革命的两派“群众”的局限,成了改造全民族思维方式的系统工程。小学生也包括在内。文革时小学每天都有 政治课。政治课主要是活学活用太祖爷语录为主。太祖爷语录就是现在大家说的所谓的小红书《毛主席语录》。里面大概有几百段太祖爷说过的话。老师每节课要每个同学写一段当天是怎样用太祖爷的语录来指导自己行动的短文。基本的模式是,你自己初始对某事的想法是有问题的,因为如果你的想法是对的,那就不需要太祖爷指导了。 然后你要想到太祖爷语录中的一段,这一想,就把你原来的错误想法否定掉,新的,正确的想法于是产生,并导致了你最终作对了该事。“斗私批修”虽不在语录中,可却是被引用最多的太祖爷“指示”,因为“斗私批修”的故事最好编。而有的活学活用课,就变成了单一的“斗私批修”课。常见的“斗私批修”故事可以是如下:“昨天下午我去踢球,路上看到一位老大娘拿着一大包菜走得很吃力,我知道应该去帮助她,可我太想踢球了,就假装没看见走了过去。 可这时我忽然想起了毛主席的教导 ‘你们要斗私批修’。去踢球可以让我自己玩得高兴,但只想自己就是有私心。 毛主席的教导让我提高了觉悟,我于是走了回去,帮老大娘背起菜,把她送回了家。尽管我没踢成球,但我斗倒了私心,做了我应该做的事”。 该不该帮老大娘一把,是社会道德水准问题,拿社会道德压制孩子的自我意识,进而消灭全社会的个人意志,使每个人最终成为社会工具,成为“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注4 那样才能使统治者得心应手。

文革中 “斗私批修”的行为没有几个是自愿的,并且大部分故事是编出来的, 因为无处不在的政治压力,加上真正自私的别有用心。全社会说假话,使太祖爷的思想改造变成了一台全民大戏。

咱们的前辈们,在太祖爷手下打工糊口,有革命的有被革命的,有运动的有被运动的。由于各种原因,大概都编过故事。可他们编故事是在成人之后开始的,说假的起码知道是假的。咱们可就不一样了,还没真懂事儿就要“斗私批修”。当时太祖爷神圣的程度是史无前例,全社会都照着太祖爷的谆谆教导放空自我,越年轻放得越狠当然没有不照办的余地。每天都要“斗私批修”,小小年纪还玩不够的孩子们只好乱用想象力了。没帮老大娘的也帮了,帮完了还对老大娘说这是毛主席让我干的;没碰上老大娘也冒出一个老大娘来;以至于根本没出门去踢球的孩子们也把踢球一块儿编了。每日一篇“斗私批修”,变成了每日一编。 学到的真功夫就是,形势比人强时,编个故事混过去是正当和有效的自我保护办法。脸不红,心不跳,该撒谎时就撒谎。一辈子没撒过谎的人可能有,而文革中“活学活用”“斗私批修”过的人说没撒过谎一定是在撒谎。习惯成自然,对正在形成世界观的孩子来说,这出戏演的残酷。十年文革下来,留下隐患,咱们长大成人后,见什么人说什么话,投机取巧成了遇到实际问题的本能反应。

对个人而言,满嘴瞎话投机取巧在我们这代人中虽多见,但多少是个不良品质,在后太祖爷时代碰个头破血流之后大多数人能在生活中自省。而对于整个社会,“斗私批修”带来的伤害就深远了。

成年人“斗私批修”都是应付,十年过去也能成为笑谈。可是孩子斗私批修,结下的是恶果。 孩子们“斗私批修”去掉自我之后,变成一片空白也不行。既然无私,就“一心为公”吧,也就是广义上的“做好事”。这样,做好事就自然和“斗私批修”衔接上了。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斗私批修”的效果要看你是不是做了公益。于是就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需要帮助的老大娘老大爷,学校教室里要经常被擦拭的玻璃窗,红小兵指导员(注5办公室门外一块总被打扫的楼道。而帮助老大娘并不是真为了老大娘的生活更滋润一些,擦玻璃不是为了教室的光线更明亮一些,打扫楼道不是为了校园更整洁一些。做这些是为了证明自己“斗私批修”,是毛主席的红小兵,是为了受到老师的表扬。那时候到处都是“斗私批修”“活学活用”积极分子被表彰,被冠予各式荣誉。

由于“斗私批修”是林彪(注6“活学活用”的一个重要部分,林彪出事之后“斗私批修”从政治课里淡出了。可太祖爷改造人的思维方式的大战略仍在继续。取代“斗私批修”的是大力提倡始于文革之前的学雷锋运动。雷锋是一位解放军战士,在一次事故中不幸去世。雷锋出名倒不是他如何死的,而是因为据说他做了很多无我无私,助人为乐的事。比如帮其他战士洗衣服,把自己的钱拿出来让别的战士应急用,帮素不相识的老大娘背东西等等。总之,雷锋是已经完全解决了“斗私批修”问题的人。现在有不少关于雷锋的争论,包括是不是曾有过雷锋这个人,雷锋是不是真做过传说中的那些事,甚至雷锋的精神是否正常。其实这些都不重要。就算雷锋真是梦幻出来的虚拟人,世界上多出一个忘我无私,助人为乐的传奇故事绝对是好事。有个美国朋友曾问笔者之一雷锋是怎么回事儿。笔者解释说,雷锋就是和基督耶稣差不多的一个角色。这位朋友很不高兴,上帝的弟子那能随便出分支?可对咱们这些无神论者,这样比较很简单:二位都大公无私,都不太在乎自己的切身之苦,都把芸芸众生的幸福作为自己的享受,生前都不招摇,死后都被用来去影响大众。唯一不同是雷锋没有拯救苦难众生,这活儿太祖爷包了。不管怎样,学习雷锋精神挺好。问题出在太祖爷对学雷锋的“运动”的操作。

相对于沦为全民演戏的“斗私批修”,学雷锋运动按说更实际。如若成为纯粹的热心公益,友善待人的社会运动,民族和国家都会大为受益,雷锋也没准儿真能成为中国版的基督耶稣。可太祖爷让大家学雷锋,重点还在雷锋是“毛主席的好战士”。这就是延续“斗私批修”的核心意图--别乱想,听我的。所以学雷锋运动是一个具体可行的的训练大家听太祖爷话的工具。可是太祖爷的话太抽象了,就七个字:“向雷锋同志学习”。至于雷锋帮老大娘背东西这些事,应该属于不被太祖爷看中的鸡毛蒜皮枝节问题。太祖爷曾不止一次的说过他不待见“妇人之仁”。因此,学雷锋的异化产生了。太祖爷要的是雷锋的听话,孩子们做公益为的是表现自己,证明自己听太祖爷的话,以博老师领导以至太祖爷的欢心。显然,做公益本身对太祖爷和孩子们都是个工具。这样,斗私批修的人们在继续寻找着老大娘们,继续擦玻璃,继续扫楼道。斗私批修的模范成了学雷锋的标兵。换了个名义,仍然是为了迎合太祖爷,为了得到赏识,继续功利着。老大娘们所代表的需要帮助的弱势人群的利益并不是人们在乎的焦点,但却为统治者和被统治者提供了达到各自目的的机会,因此老大娘们也得到实惠。何乐而不为?何害之有?
牺牲自我利益,讨得帝王们欢心其实不是什么新东西。咱们的伦理道德的核心价值是君臣父子。天下都是皇帝的,孝敬皇帝就是最高的境界。为了皇帝的利益,牺牲自我太常见了,把性命捐出来都不在话下。现在网上争得厉害的“愚忠”典型诸葛亮和岳飞其实都算不上“愚忠”的极端。试想诸葛亮和岳飞如若不“愚忠”而拿下政权自己抗“魏”抗“金”的话,他们俩就都得违法政变篡权。诸葛亮护阿斗和岳飞护赵构虽都是悲剧,不过从法理上说只算尽忠职守而已。离真正的“愚忠”远着哪。最好的“愚忠”例子是汉初的田横五百门客。和刘邦同争天下的齐国之王田横,战败流落到一个海岛上匿身,身边还跟着五百个忠实的门客。田横被刘邦发现,被 “请”入朝。路上,不愿屈居刘邦之下的田横一勇敢,抹脖子自杀了。田横虽不曾当过皇帝,但是做过独霸一方的一国之王。门客不是奴隶,全是自由之身的齐王追随者。他们对齐王如此之忠,生命的价值就全在维持齐王的幸福快乐上,早就没了自我之私。齐王一死,生命没有意义了,五百门客在齐王之后也抹脖子自杀走人了。这是最极端的“愚忠”,他们“斗私批修”做的比雷锋还彻底,连生命都是属于我王的。咱们的皇权文化当然愿意臣民们都象这五百门客一样的君臣父子,所以田横这五百人史书上被叫做五百壮士。文革中我们“斗私批修”,以做公益向太祖爷表衷心虽也惨不忍睹,不过比汉朝还是进步了,太祖爷辞世之时,跟着太祖爷赴死的大概有限。
                        
太祖爷的“斗私批修”和学雷锋这两招让众臣民“放空自我,听圣上的”套路并没有超出皇权文化的格式。太祖爷在世,代表真理,代表国家,代表正义,威力无边,让你做公益你就做,没人提出异议,起码没人敢提出异议。听话就有功利,做公益能表现听话的程度,于是大家就边演戏边做公益边对付着。后太祖爷时代就不一样了。引入了市场,引入了资本主义,利益有了实实在在的经济形式。功利和原来大不相同,获取的手段当然也要更新。当做公益不再能带来功利时,做公益就被淘汰。再提出无私奉献就显得滑稽。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社会上出过一段顺口溜,把人分成十个层次,其中最上层的是“第一类的是公仆,高高在上享清福”。而处在最下层的大众是 “第十类的是百姓,学习雷锋干革命”。没有利益在里面,让百姓无私贡献给前九类人享受,这样的公益当然没人做了。

扶老携幼,公共责任,体现良心与善良,源于人性,本是文明社会的基本行为准则。当一位年老体弱的老大娘颤抖着爬上公共汽车的时候,你会想想太祖爷说要斗私批修向雷锋同志学习?如果你忘了太祖爷的教导,或从来不知道太祖爷是谁,你会对这位老大娘视而不见?不。你会什么也不想,只是伸出手扶老大娘一把。因为你有良心,因为你有人性,因为你是文明的人。但是,斗私批修和学雷锋运动让人们把这些美好的人性变成自己无私无修的表白,变成邀宠寻赏的功利手段。公共道德变成了功利的附属品,社会良心变成投机的伎俩。孩子们从小小年纪就满脑子功利意识,对每件事都一肚子盘算。文革时斗私批修的佼佼者,就算是孩子,其主意之老到手段之成熟为人之圆滑让咱们今天想来都毛骨悚然无以应付。这代人长大了,没有了当年的政治压力,面对思想解放市场经济带来的弥漫在空气中的各种利益,他们能不个个尔虞我诈笑里藏刀不择手段惟利是图?这才有了今天的社会公共道德水准低入深渊,价值真空。用谷哥上网检索“路人,无动于衷”,一下子就出来八万多条新闻。小偷没人抓,溺水无人救,摔伤无人理。尊老爱幼,拾金不昧,见义勇为这些正常的行为都成了奇闻。大公无私,助人为乐,舍己为人这些更高层次的行为准则就更无从谈起。一个没有诚信没有道德标准的社会靠什么发展以诚信和道德为基石的现代经济?只能当雇农扛长活,不管你创造多少GPD。这种价值观扭曲的后果,是社会的倒退。这是“斗私批修”和学雷锋运动带给社会的危害。

这种倒退,把人们带回只剩自私的人性原始起点。这种“私”是从太祖爷的红小兵,齐王田横的五百壮士这种臣民心态中的一种挣脱。也好,重新开始,重建文明, 从丛林生态再出发。十三亿无及它顾的“私”虽不成社会,总比太祖爷一己之私凌驾一切危害小。

人性可以扭曲,但不会彻底消失。希望还在。 巨大的打击和失落有时候可以让人性闪现。 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史上罕见,生灵涂炭,损失空前。面对灾难,消声匿迹的人性涌现。出人出力出财产,同胞自愿救助同胞,一时之间爱心充盈社会,压制人性的“斗私批修”和学雷锋所造成的危害好像一夕清除。当然不会如此轻松。太祖爷的“斗私批修”和学雷锋如此好用,是因为咱们的基础好。只要有个“目的正确”作掩护,总会有“社会道德”全无顾忌的冲上去压制人性。就在汶川地震之后人性复苏,爱心涌现之际,道德工程师们立马如影相随,大模大样的为社会打造道德标准,把文革时的“斗私批修”用量化的捐款数改头换面的推了出来。于是有了逼捐运动,有了捐款榜。尤其是个性张扬的社会名人们,成了被逼捐款的首选。

对道德工程师而言,对名人逼捐比“斗私批修”还有益无损,毕竟“斗私批修”是全民运动,谁也跑不了。而对名人逼捐有杀富济贫的味道,是一种“打土豪分田地”加“斗私批修”的杂交新品种,玩起来更刺激也更无遮拦。我有没有“私”你不用管,可是你不能有“私”。但是,名人们也不是省油的灯,也懂“斗私批修”的游戏,绝非土改时孤陋寡闻的地主老财可比。你拿道德压我? 我道德比谁都高。于是十万,百万,千万的数字满天飞。 从本质上,一千万和“斗私批修”时被帮助的一个老大娘没什么不同,先吹出去再说。于是逼捐就成了一种双赢游戏,道德工程师成为正义化身自我感觉良好,名人们大笔承诺,助人为乐,从简单的名人跃升成爱国名人,皆大欢喜。至于汶川受灾的同胞在逼捐的过程中收到何种实惠则是另外一回事,已经不重要了。当然也有倒霉蛋。 像电影明星章子怡章大妹子就捅出个“捐款们”,前边认捐的数和后面落实的数对不上让人抓了包。章大妹子可能是涉世未深,不懂得“斗私批修”的要素,“老大娘”一定要模糊而通用性强,不可太具体太细节。而文革过来人著名作家余秋雨余大侠就老到的多,报出来的捐款数与到位数不符被怀疑之际,余大侠亮出了王牌,捐的是书,不是钱,你折算去吧!

让所有的“老大娘”都活的更滋润理应是全社会的追求。助人为乐,关怀弱势,尊老护幼,维护公益当然应该成为全社会的价值观,不是什么雷锋精神,应该用不着向谁学。只有自愿的公益才会有持久的公益,演戏的恶果已经很清楚了。现时社会大众对公益的冷漠,关键还是对拿做公益换取功利的一种反动和报复。公益与圣上的荒谬连接还没理清楚。社会不是我的,是圣上的,我为什么要给社会贡献?每个人都承担一份社会责任,是文明社会的基础。人权和民主是多数人热爱社会,使做公益成为风气的前提条件。为什么美国人热爱他们的国家?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是哪个国家所代表的社会的主人,行使主人的权利,更尽主人的义务。“私”是斗不得的。没有了私,没有了自我,就什么都没有了。做公益让社会更美好,美好的社会也有益于“我”的私利。公共汽车上有人给老幼妇孺让座,“我”妈和“我”儿子也受益。今天我帮汶川的同胞摆脱震后的苦海,日后我的家乡发生水灾,也有其他有“私”也有爱心的同胞会帮我找一块落脚的高地。不把“斗私批修”的邪恶理清楚,社会的道德还得继续乌烟瘴气。


1:刘少奇在文革开始时是中国国家主席,二号人物,也是毛泽东的首要政治打击目标。
2:文革时的流行语,据说出自毛泽东的“亲密战友”林彪元帅。
3:出自毛泽东1935的诗词“娄山关”,也是文革时的流行语。
4:这是“毛主席的好战士”雷锋的著名的“无私”语言。
5:红小兵是文革时小学里取代少先队的儿童“先进组织”,一般有一位专职教师作为“指导员”进行监管。
6:文革时毛泽东的“亲密战友”,后来成了反叛而暴死。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章节目录


一:斗私批修    咱们的道德 

二:国际歌    咱们的理想   

三:一分为二    咱们的哲学  

四: 出身    咱们的层次   

五:全国学解放军    咱们的权威  

六:同志们    咱们的社会(一)   

七:国家财产    咱们的社会(二)  

八:可爱的中国  咱们的权利 

九:小道消息    咱们的信息  

十:样板戏    咱们的文化 

十一:忆苦思甜    咱们的心情 

十二:阶级斗争    咱们的正义 

十三:造反有理    咱们的秩序  

十四:万万岁    咱们的宗教 

十五:林彪    咱们的真理 

十六:陈胜、吴广    咱们的历史 

十七:现在世界上究竟谁怕谁    咱们的外部世界 

十八:向毛主席保证     咱们的语言  

十九:孔老二    咱们的传统  

二十:工农兵学员    咱们的上进心 

二十一:作风问题    咱们的身体 

二十二:鬼子迷思    咱们的魔鬼 

二十三: 户口    咱们的特色(一)

二十四:上山下乡    咱们的特色 (二) 

二十五:民工    咱们的特色 (三)